王克強 牧師
週六在嘉義高鐵站,Lilian的父親陳大哥,又是親自把孫女兒從台中送到嘉義來,並且還為團隊買了鳳梨酥請大家吃。這位弟兄很令我敬佩,他是使徒保羅的風範,織帳篷來供應教會,並且培養後代服事主。女兒Lilian在教會的服事,EPT、小組長與兒童主日學之外,還有許多教會佈置有關的事項,繼承了乃父的藝術品味。現在孫女兒Catherine也加入了教會的事奉,成熟懂事,對孩子極有耐心,年年投入鄉福短宣,並且樂在其中。
週日早上的崇拜,外面下著大雨,鄉福總幹事吳文輝牧師用撒母耳記上17:31-51中記載大衛的經歷,跟我們分享「戰勝哥利亞巨人的關鍵」。首先談到自己心境是對困難最大的解讀,「許多人失戀、失婚、失去、失敗,沒有辦法面對周圍的環境與人群,就把自己關在家裡,最後連關在家裡都沒有辦法面對自己,還是自殺了。」
「其實有的時候,是自己嚇自己,功課不好又怎樣?」覺得這一句話太經典了!
「同樣用滾水去煮,紅蘿蔔越煮越軟、雞蛋越煮越硬…」
我禁不住的在心裡舉一反三:「咖啡越煮越香。」
「當然,不是所有的難處,都是改變心境就可以。」的確,生命中又大又難的事情太多了,把我們肩膀壓垮的,除了自己的罪、別人的罪、社會的墮落與亂象、與天災人禍,還有許多是我們完全不能理解,也不能承受的。這些難關,「就像是生命中的巨人哥利亞。」但大衛擁有對上帝的信心,發揮上帝給他的恩賜,他所在乎的是「耶和華的名被褻瀆」。
最後給我的提醒是:「沒有哥利亞,就沒有大衛王」。
吳牧師進一步分享,本來鄉下的教會多是以台語為主要語言,近年來外配(非台灣籍的人嫁到台灣)人口急速增加,台語在鄉下地區已經不是一面倒了,許多7-11的商店,都是以普通話為主。教會也因應這個局勢,把崇拜改為以普通話進行,為著是得著更多的靈魂。我很欣賞吳牧師的胸懷,教會敬拜的語言,當以服事福音朋友為出發點,多年以前聽一位台語牧師語重心長地說「教會是傳福音的地方,不是傳統文化保護協會。」因為有教會的長執堅持「我活著的一天,教會崇拜就要講一天台語」。
教會舉辦的課後輔導把孩子們帶進教會,由於外配(孩子的母親)比當地人對教會的接納程度更大,所以外配在當地的人數雖然不算多,但是來教會的意願卻比當地居民高很多,所以教會也開始發展外配事工。吳牧師談到,教會在辦活動的宣傳上也作出調整,比如說聖誕晚會的人數越來越多,教會反而開始限制宣傳的方法,並且不完全對外開放,而是會友去邀請相關親友來參加,這樣才能跟進。這也是北美許多教會需要改變的心態,不再是越作越大,人多就好,而是有持續的跟進,如何能夠有效的跟進曾經來過教會的人。不是只計算當晚出席的福音朋友有多少,而定睛在來訪教會以後,能夠留下來的有多少。其實,本來教會講究的也是進入小組、進入教會、與基督連接,而不是每一次的特別聚會有多少人(當然,若是留下的比例高,特別聚會一樣是人越多越好)。
由於學校周三要帶全校學生參觀南故宮,雙語營必須提早一天(週一)開始,中間又中斷一天(週三)。起先覺得很不習慣,時間很趕,後來才發現是很大的祝福。下午我們要出發去學校的時候,雨突然停了下來,從教會走到學校差不多要十分鐘的時間,我們沒有淋到一滴雨,其實接下來的幾天裡面,偶有陣雨,但我們都沒有淋到雨,真是神的恩典。
週到的宣教部長Phyllis為大家準備了維他命C,每天每人一顆,一個比巴掌大的維他命罐子,就在我們中間前後傳遞著,林忠弟兄笑說這是communion(聖餐),感覺還真像。一邊咬著甜美的維他命軟糖,心裡一邊禱告,真希望基督的身體與生命,就這樣被我們領受、分享著。
這次林忠、紅美全家出動宣教,本來只有女兒Hannah過去參加過,但這一次看到他們全家一同備課、一同清掃、一同走在路上,一起買冷飲、一起歡笑,我知道因為他們願意多花一分心思調整家庭的時間表,多一分犧牲讓全家都宣教,神反而大大的祝福了這一個家,藉著服事鄉福的「革命情感」,把更多的愛、恩典、注入這個家庭,他們的決定不NG。
這次合作的是政大的團契,是一群認真負責、很有計畫的同工團隊。其中也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當我們團隊提出希望在週四晚餐時間,用夜市取而代之的時候,他們非常猶豫,除了衛生問題以外,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怕大家去了夜市,集合的時間會遲到,所以不希望改變行程。另外就是總務同工跟我們住一起,為怕集合遲到,所以早上在某一個時間,就要把寢室冷氣關掉,讓所有的人「不得不起床」,這樣「集合時間才不會遲到」。這是台灣與美國作法極大的差別,或者說台灣成長背景與美國成長背景的極大差別 (因為美國許多華人父母輩也有這樣的心態,反映在教會事工的運作上)。就是為了預防對方不要犯規(如集合不要遲到),就去限制了不需要限制對方的(如去那裡吃飯、或幾點起床等等)。不敢或不願意對少數遲到的人有所提醒、制裁、或責備,卻在整個團隊的時間表上面多加考慮,反而讓整個團隊一起進入更受限制的時間表或更小的範圍之內。這是很有意思的,想到我自己生長的環境,台灣的教育與文化正是如此,到了美國多年,也花了相當一段時間去適應,現在回到台灣,又是另外一種適應。
最讓我眼界大開的,是對Maggie的認識。她非常年輕(應該用年幼來描述),在美國讀高中,跟著哥哥一起來到我們教會,服事也不是很搶鏡頭,但從幾個月以前,她接教會週報服事以後,我就開始從同工那裏聽見她的服事態度認真、做事仔細、獨立性很高。這次鄉福把她跟我排在同一班教學,本來是要我這個老鳥去遮蓋、帶領她這位又是初次、又是年輕的菜鳥,結果讓我很驚訝的是,一週的炎熱、密集時間表、學生不聽話…等等,她都沒有鬧情緒不說,還在與同隊輔導的為人處事上,對小學生的教學管教態度上,在對牧者的服事上(主動幫我拿東西,主動幫我去為全班提水),在給西雅圖靈糧堂禱告會群的代禱信寫作上,對聖經的熟悉度、屬靈的生命上,都是超出年齡的成熟與懂事,願神親自帶領祂所呼召、揀選的。
由於週三停課一天,政大團隊安排我們一起去糖廠郊遊,從學校後門出去,走一條鄉間的小路,氣溫雖高,但在林蔭間漫步,我覺得心曠神怡。沿路看到許多不同的果樹:芒果、甘蔗、香蕉…等等。這些果樹不同長相、不同的吃法、也當然有不同的味道。其實同工團隊也是如此,孩子們也是如此。這次我的班上一位男同學,在玩遊戲時非常投入,還會鼓勵他身邊的人一起參與,但是在上課時卻是最令老師頭痛的一個;反觀班上另一位女同學,卻是在上課時很專心,作業每一題都回答,但到了遊戲或活動時間,死活不肯加入,還常常在一旁冷言冷語,影響別的孩子的參與。仔細觀察每一個孩子,發現真的沒有「一直壞」的孩子,一個孩子在某些活動或遊戲時很專心的投入參與,在另一些活動或遊戲時,卻可能成為鬧場的頭痛人物。就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神把不同的恩賜、不同的眼光、不同的異象與負擔擺在我們裡面。
進入課程的第三天,學生開始跟我們熟悉、熱絡起來。到了下課時間,孩子們開始喜歡找我講話,邀我去打籃球,但美中不足的是,許多學生還是不願意開口講英文。而這一次雙語營,也發現在整個雙語營的教課當中,其實學生開口說英文的機會非常少,雙語營許多的教材偏重品格、人生、與夢想,教了幾句英文,就立馬進入了形而上層次的思考和運用,讓我想到有一些教會的查經班,在讀完聖經以後,對經文中的人事時地物都還很模糊,就馬上討論屬靈的意義,似乎有類似的缺乏。於是我開始利用下課的輕鬆期間,常常「逼迫」學生們多講幾句英文。今天下課時一位小男生拿出了幾個硬幣在桌上玩耍,我靈機一動說「我們來玩彈錢幣!」他整個眼睛發亮,猛點頭。「但是,輸的要講一句英文喔!」他根本不以為意。遊戲規則很簡單,桌上兩個硬幣,一個屬他、一個屬我,誰先用自己的硬幣把對方的彈下桌子(或自己的掉下桌子),就有輸贏了。於是在短短的十分鐘之內,我們兩個人少說也講了四、五十幾句英文。
這次營會教材的主題人物是Temple Grandin,同名電影我早在五、六年以前就看過,由於老三跟她有類似症狀,當時很多的感動。有機會跟同組的Daniel弟兄聊天,我說「那個安靜舒適的器材,不是站在裡面的,是要走過去的。」Daniel說不是這樣的。我憑著記憶的印象強調說:「沒有錯,就是在走過的過程當中,牛就有感覺被擁抱的效果了。」Daniel突然整個人放鬆,輕輕地點一點頭說「嗯!」。作傳道人多年的訓練,我馬上察覺到,他確定我說錯了,但他不想再與我爭論這個細節部分。在教會裡面,看到很多中年、壯年的弟兄姊妹,據理力爭,都說「對的一定要講清楚」、「絕對不能讓別人誤會我」等等。我很驚訝這麼年輕的同工,竟然有這麼謙卑與成熟的反應。他所服事的教會是一個蒙福的教會,與他一起服事的牧師,是一個蒙福的牧師。
在台灣這麼多年,見蚊子就打,見蟑螂就踩,沒有猶豫過。這次鄉福同工報告說,當地有一種飛蟲,看起來小小的很像蚊子,但是不能打,若打後牠所流出的體液,會讓皮膚灼傷,嚴重致死。我上網查了一下,此事當真!原來這一種蟲子叫作「隱翅蟲」,又稱為青螞蟻,趨光性很強,這一種飛蟲雖然不會螫人,但他們的體液具有腐蝕性,使皮膚潰爛,也被稱為「毀容怪客」。所以如果這種飛蟲停在你的皮膚上,不要打牠,只要輕輕地把牠拍走就行了。後來晚上在學校教室裡面開會時,果真飛進來許多隻,大家都不敢打。屬靈的征戰也是如此,不是大仗小仗都要打、都能打,有一些困難與誘惑,是我們此時此地無法勝過的,只要像舊約的約瑟一樣,從誘惑的面前逃走,其實更討神的喜悅,後來蒙了大福,許多人也因他蒙福。
原來,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可以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