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神國的筵席 弟兄姐妹們平安,今天我們要學習路加福音第14章,本章用34節記述了主耶穌用行動和各種比喻來教導法利賽人和門徒。第1-24節,講述了主耶穌在法利賽人首領家裏用餐時給衆人講關於安息日的教導,並教導衆人如何參加或預備筵席,以及告訴衆人神國筵席的奧秘;第25-35節講述了主耶穌用蓋樓和君王打仗的比喻來提醒人們謹慎看待作爲祂門徒的代價,並用鹽的比喻來告訴人們如何做主的門徒。下面我們來分段查考本章內容。 第1-6節耶穌傳講關於安息日的教導。第1節「安息日,耶穌到一個法利賽人的首領家裏去吃飯,他們就窺探祂。」。在路加福音中記載了不同的法利賽人三次請主耶穌吃飯,分別是7:36-50,11:37-52和本章1-24節,每一次耶穌都教導他們神愛的真諦,然而我們卻看到法利賽人卻越來越恨惡耶穌。這一次他們利用安息日,找來一個得水臌病的病人來試探耶穌。主耶穌看穿他們的陷阱,因此直接反問他們『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他們卻不言語」,因爲他們知道這個問題有多棘手,按照猶太口傳律法,若沒有生命危險,就不可在安息日治病;但在患者的面前說這話,又太冷酷無情。主耶穌治好那人,讓那人走後,繼續問法利賽人『你們中間誰有驢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裏,不立時拉它上來呢?』,指出這些法利賽人把教條放在愛心之上、利益之下。這裏再次提醒我們如馬可福音2章27節所說「安息日是爲人設立的,人不是爲安息日設立的」,神設立安息日的目的,並不是要轄制人,而是要讓人得安息。 第7-14節,主耶穌用比喻教導衆人參加筵席如何選擇座位,以及準備筵席如何邀請賓客。第7節「耶穌見所請的客揀擇首位,就用比喻對他們說:」,可以看到主耶穌針對人的行爲,及時給出教導,讓我們明白神的道是活的,在生活中是隨時可以應用的。隨後8-10節主耶穌用參加婚宴時選擇座位的比喻,簡單幾句就讓聽衆明白了主要傳達的真理「凡自高的,必降爲卑;自卑的,必升爲高。」。跟賓客講完這個道理後,主又對請他的人教導主人請客不要勢利的道理。主說你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因爲他們有報答你的能力,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因爲他們不能報答你。然而「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這裏是要告戒人們在做善事的時候,要審視自己的動機,不要爲了人的報答而做,而要在神面前做。讀這段經文的時候讓我想到2003年在深圳受騙的一次經歷。那時我還沒有怎麽接觸過主的道。當時我走在路上,有兩個人假冒去深圳經商的商人,說自己被人偷去了錢財和行李,尋求人的幫助。當時是中午,他們找到我的時候,我先請他們兩個人吃了碗麵,之後他們說要趕去海口談生意,問我是否可以借他們一些錢坐飛機到海口談生意,他們還和我互相留了電話號碼,說到了那邊見到生意夥伴會立刻還錢。我雖然沒有想著他們還我更多的錢,但當時剛剛工作不久的我,卻覺得可以通過幫助他們,也許能夠獲得更多好的人際關係。因此就又給了他們幾百元。他們離開後,晚上又電話我問我是否可以給他們手機充一些話費,說他們已經在深圳機場,準備乘機去海口了。我當時覺得可疑,說沒有錢再借給他們,並讓他們告訴我一下他們要坐的航班號,什麽時候到海口可以還我錢,他們說明天會到,到了就還錢,之後便匆匆的掛了電話。再之後的幾天我再試圖聯繫他們,就沒有音訊了。我受騙的原因很顯然就是自己幫人的動機不對,騙子們也用各種方法找尋人性的弱點。 第15-24節,主耶穌用比喻揭露了主的筵席的奧秘。第15節「同席的有一人聽見這話,就對耶穌說:『在神國裏吃飯的有福了!』」。這個人聽到主耶穌上面關於筵席的講論,明白了神是在講神國的筵席。他應該認爲自己有資格參加神國的筵席。然而主卻用下面幾節經文的比喻向他發出了挑戰:當那個重要的時刻來到的時候,你真的會接受恩典的呼召、出現在神國的筵席上嗎?古代中東的請客習俗,是主人先發出邀請,客人接受邀請後,主人把筵席預備好,然後派人再請一次。神國的筵席是神主動邀請、親手成就的,「樣樣都齊備了」(17節),人要做的就是接受邀請、前來享用。這些賓客原來已經答應赴宴,現在卻「一口同音地推辭」(18節),比喻選民早就與神立約,現在卻拒絕接受主耶穌的救恩。他們的藉口似乎都很合理(18-20節),但都經不起推敲。這裏說買了地要去看看,買了牛要去試試,這些不是在買之前就應該看過,試過了嗎?又說「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在以色列,剛剛娶妻子的,可以免去當兵的義務,然而卻不能作爲推託參加筵席的理由。再者人生沒有什麽事情比接受神國的邀請更重要了,因爲一個人的生死存亡、終極命運,全部都在於對這個邀請的回應。能夠買地、買牛、娶妻的人,都是在産業、事業和家庭上富足的人,但這三樣東西最能讓人忙忙碌碌、遠離神國,許多人都被産業、事業和家庭占據了自己的心,以致容不下神。而「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21節),都是物質貧乏、缺乏能力、毫無盼望的人。他們在地上不得安息、無法滿足,所以神的邀請一來,他們立刻歡然接受。「到城裏大街小巷」(21節)找來的,代表稅吏和罪人。「到路上和籬笆那裏」(23節)找來的,代表外邦人。當自以爲配的人拒絕接受邀請的時候,他們在神國筵席中的位置將被罪人和外邦人所取代,因爲神的恩典絕不會落空。第23節中「勉強人進來」的“勉強”原文可以翻譯爲“催”,並不是強迫人加入神國的筵席。這個比喻表明了救恩的三個真理:1. 人之所以得救,是因爲回應了神的邀請,並非功德;2. 人之所以失喪,是因爲拒絕了神的邀請,罪有應得;3. 沒有人會主動回應神的邀請,所以只能由神用不可抗拒的恩典「勉強人進來」。 第25-33節主耶穌用蓋樓和君王打仗的比喻來提醒人們謹慎看待作爲祂門徒的代價。第25節「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當時一定是衆多的人看到或者聽說主耶穌的種種神蹟後,都來跟隨主。然而主耶穌卻在這幾節提出了跟隨主,成爲主門徒的代價。如26節「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27節「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和33節「這樣,你們無論什麽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無論當時和現在跟從主耶穌的人都極多,而當時跟隨耶穌的人們是否知道主耶穌是要走向自己被釘的十字架呢?現在跟隨耶穌的人是否知道自己要背負的十字架是什麽呢?第28-30節耶穌用蓋樓的比喻,是要告訴人們要清楚跟隨主耶穌的代價,屬地的建造需要代價,屬靈的建造也需要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捨棄屬世的“萬事”,跟隨主。第31-32節,耶穌用王打仗的比喻是告訴人們要明白抵擋、拒絕耶穌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滅亡。 第34-35節,主耶穌用鹽的比喻來告訴人們如何做真正的門徒。古代以色列和中東的鹽大多是「礦鹽」或「井鹽」,等鹹味完全消失以後,原先的鹽塊就成爲石頭,會被丟棄。猶太拉比常用「鹽」來比喻智慧。如果人們不真正懂得主耶穌福音的智慧,不能夠像鹽一樣感染所接觸的人,只是徒有鹽的外表就變爲了石頭,是沒有用的,就會被丟棄。最後主耶穌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表示會有很多人對25-35節的話聽不進去,但十字架的道理是至關重要的。主耶穌從來都不會降低標準、吸引人跟隨他,反而要所有要跟隨他的人慎重思考、計算代價。被聖靈呼召的人,一定會聽;而徒有其表的信徒,只是在跟隨心中的偶像,只不過是「失了味」的鹽,毫無意義。 讓我們一起禱告,親愛的阿爸天父,感謝讚美你。感謝你賜下耶穌基督,讓我們這些外邦人能夠回到你的面前,能夠參加神國的筵席,也感謝你通過主耶穌的話,讓我們知道「凡自高的,必降爲卑;自卑的,必升爲高。」,也感謝您的恩膏,讓我們有耳可聽,可以順從,跟隨主耶穌基督背負自己的十字架,成爲主耶穌的門徒。也求你賜給我們更多智慧和力量,傳揚你的道,讓更多的人能夠聽到神的道,能夠參加神國的筵席,以上的禱告奉我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