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1 月 28 日列王紀下第二十三章:有心敬虔,無力回天 大家平安。今天我們一起讀列王紀下第 23 章,主題是“有心敬虔,無力回天”。緊接昨天,還是關於猶大王約西亞。他登上王位的時候僅僅八歲,是為數不多的守律法的國王之一,在各方面超越了父親和祖父,與另一位敬虔的國王希西家,就是自己的曾祖父並肩。約西亞自己讀了律法書,發現國家已經偏離神的命定。我們昨天讀到他尋求先知的指引,然後就開始付諸行動,首先是重新與神立約,第一到第三節: 王差遣人招聚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眾長老來。 王和猶大眾人與耶路撒冷的居民,並祭司、先知,和所有的百姓,無論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華的殿;王就把耶和華殿裡所得的約書念給他們聽。 王站在柱旁,在耶和華面前立約,要盡心盡性地順從耶和華,遵守他的誡命、法度、律例,成就這書上所記的約言。眾民都服從這約。 歷史書上一句話,也許看起來非常普通,但是仔細想想會非常令人震驚。這裡清清楚楚地說,約西亞王把首都的全體居民都召集到聖殿,把律法書讀了一遍。這時候的猶大王國,已經遠遠不如所羅門時代的繁華,根據其他歷史學家的研究,耶路撒冷地區也還是有兩萬多居民。把這麼多人都召集到聖殿,讀一遍摩西五經,就算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時的猶大王國,拜偶像的人很多,要求所有人放下日常工作,去聖殿聽律法,無疑是個巨大工程。 不僅僅是讀經文,更重要的是要執行下去。當時猶大境內,首先流行的是拜巴力,約西亞就從這個邪神開始,他把所有能找到的巴力偶像都拆除,打碎並且焚燒。另外一項主要的活動,就是以拜巴力的妻子亞舍拉為名義,在聖殿設置廟妓和孌童,進行各種淫亂活動。約西亞把這些也清除了。參考幾天前讀過的第 16 章,我們知道約西亞的曾祖父,猶大王亞哈斯,曾經進行一項恐怖的活動,就是把自己的兒女焚燒,獻給外邦人的邪神摩洛。第十節中的地名欣嫩子穀,就是這樣一個血腥的地方。從約西亞王開始,這項殘忍的行為也被禁止。第 8 節提到的“從迦巴直到別是巴”,這兩個地名是猶大王國的南北兩端,就好像我們今天提到中國,習慣性地說從東北直到海南,表示這次屬靈大掃除包括了猶大全境。 這個時候,北方的以色列已經滅亡超過五十年,但是理論上的統治者亞述帝國碰到了其他麻煩,很多地方開始失控。約西亞的復興行動很快超出了邊界,在地理上波及南北兩國。他自己也親自來到北方的伯特利。第 15、16 節: 他將伯特利的壇,就是叫以色列人陷在罪裡、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築的那壇,都拆毀焚燒,打碎成灰,並焚燒了亞舍拉。 約西亞回頭,看見山上的墳墓,就打發人將墳墓裡的骸骨取出來,燒在壇上,污穢了壇,正如從前神人宣傳耶和華的話。 這一段歷史,我們一個多月之前讀過。如果不記得了,可以回去看看列王紀上第 13 章。北國以色列第一個王耶羅波安私自訂節期,上壇獻祭給自己所鑄的金牛犢。神派遣了一位先知對他說(列王紀上 13:2): “大衛家裡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他必將邱壇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燒香的,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 歷史翻過了大約三百年,當初神的應許一字不差地實現了。清理完伯特利之後, 約西亞繼續向北,到了北方的首都撒瑪利亞。第 19 到20 節: 從前以色列諸王在撒瑪利亞的城邑建築邱壇的殿,惹動耶和華的怒氣,現在約西亞都廢去了,就如他在伯特利所行的一般; 又將邱壇的祭司都殺在壇上,並在壇上燒人的骨頭,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在這之後,約西亞帶領全國守逾越節,清除一切不屬神的東西,遵行律法。第 25 節算是給他的最高評價: 在約西亞以前沒有王像他盡心、盡性、盡力地歸向耶和華,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後也沒有興起一個王像他。 到處為止,似乎一切都盡善盡美,但讀到第 26、27節,忽然話鋒一轉,大家可能感覺有點意外: 然而,耶和華向猶大所發猛烈的怒氣仍不止息,是因瑪拿西諸事惹動他。 耶和華說:“我必將猶大人從我面前趕出,如同趕出以色列人一般;我必棄掉我從前所選擇的這城耶路撒冷和我所說立我名的殿。” 為什麼呢?今天的列王紀裡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同時代的記載。先知耶利米寫道(耶 3:6,10): 約西亞王在位的時候,耶和華又對我說:“背道的以色列所行的,你看見沒有?……雖有這一切的事,她奸詐的妹妹猶大還不一心歸向我,不過是假意歸我” 這就很清楚了,約西亞王的改革,是從上而下的。他用強制的政權力量打碎偶像,命令所有人都去聖殿聽律法,守逾越節。遺憾的是,這時候的猶大王國已經積重難返。畢竟在他之前有那麼多作惡多端的國王,特別是他的祖父瑪拿西,“行這些可憎的惡事比先前亞摩利人所行的更甚,使猶大人拜他的偶像,陷在罪裡”(王下 21:11)。 約西亞有心守律法,非常敬虔,但同時他也是個無力回天的悲情人物。他一個人想改變整個王國的風氣、文化和屬靈狀況,並且不遺餘力地推行。但整體民眾已經長時間陷在罪惡之中,對他的各種政策陽奉陰違,就算是打碎了實際的偶像並且焚燒,每天的行為和思想沒有重大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