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憂外患的雙重打擊


2022 年8 月11 日 士師記第十二章:内憂外患的雙重打擊   主題:「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 士師時代的黑暗,百姓面對的,不只是外在的仇敵,還有以色列支派中的內亂。之前在約書亞的世代,有約書亞帶領各個支派同心前往應許之地,得地為業。約書亞後的士師時代,就沒有了約書亞這樣統領全國的領袖,而是地方性的士師。因為離棄了神,各個支派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如同一盤散沙。 今天讀的經文,上半段繼續講述耶弗他,就是在描述戰後的內部矛盾。解決了外面來攻擊他們的亞捫人,如今他們得面對弟兄以法蓮人的攻擊。這一章的下半段簡略的記載耶弗他之後的士師,來到士師時代的尾聲。 讓我們先來複習昨天讀了的士師記11章。您怎麼看耶弗他這位士師?雖然學者有不同講解,但大部分還是認為耶弗他是一位敬虔的士師。雖然出生低微,被同父異母的弟兄排擠並趕出家門,但耶弗他骨子裏就是大能的勇士,即便沒有地位也沒有錢財和龐大的家族勢力,卻很自然的會吸引人來跟隨他。這就是其中一個領袖的特質。讓我想到大衛逃亡的日子,也是吸引了一群被社會撇棄、卻對他忠心耿耿的人跟隨他,就是那些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參撒上22:2)。跟隨耶弗他的,中文翻譯為「匪類」,原文是空虛,其涵蓋的範圍甚廣,可以指無所事事,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人。按照當時的背景,在士師世代的黑暗和混亂中,許多的失業者和街頭的小混混,他們沒有合適的環境培育,沒有像摩西或是約書亞般的領袖引導前行,更沒有清楚的異象在前方呼喚他們。直到耶弗他來到他們當中,他們就聚集到耶弗他那裡,與他一同出入。與生俱來的領導能力,潛在的leadership散發出如磁鐵般的吸引力,自然的就會有跟隨者,不需要去招兵買馬。 耶弗他是怎樣的一位士師呢? 耶弗他心胸寬廣,當亞捫人來攻擊基列時,基列的長老來請求他回去,他就放下之前的嫌隙,伸出援手,回去作他們的元帥,率領百姓去爭戰,他沒有見死不救(士11:11)。 耶弗他信靠神,禱告將自己的話陳明在耶和華面前(士11:11),並相信神必把亞捫人交他們手中(士11:9)。 耶弗他按照摩西律法在申命記20章的教導,與亞捫人爭戰之前,先打發使者去見亞捫人的王。當對方不肯和好,才與他們打仗。在談判中可以看見耶弗他熟悉以色列人的歷史,亞捫人聲稱那地是屬於他們的,要以色列人歸還給他們。但耶弗他立刻識破他們的謊言,指出那地原不屬於亞捫人,而是亞摩利人的地,300年前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已經將亞摩利人的王西宏和他的眾民都交給以色列人,他們爭戰得勝、取得了那地。亞捫人不肯聽勸,耶弗他才與他們爭戰。 耶弗他言出必行。對於他許願一事,雖然眾說紛紜,但我們確實看見他既然許了願,雖然心中百般個不願意和後悔,但在女兒的勸說之下,仍然按照所說的向神還願。(詩15:1,4)「1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回答中的描述包括了)。。。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利未記27有教導關於許願把人歸給神的條例。有學者認為耶弗他將女兒獻給神,這女兒其餘的日子服事神,守獨身。   接下來士師記12章,記載以色列的內戰。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師六年(士12:1-7) 耶弗他打敗了外來攻擊他們的仇敵亞捫人,接著,以法蓮人就聚集,來到北方要攻擊耶弗他,質問他說,(12:1)「你去與亞捫人爭戰,為甚麼沒有招我們同去呢?我們必用火燒你和你的房屋。」耶弗他如此回答,(12:2-3)「2 耶弗他對他們說:「我和我的民與亞捫人大大爭戰,我招你們來,你們竟沒有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 3 我見你們不來救我,我就拚命前去攻擊亞捫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我手中。你們今日為甚麼上我這裏來攻打我呢?」」原來,之前亞捫人的攻擊沒有影響到以法蓮,所以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想去救援。如今卻反過來質問耶弗他為什麼不招他們同去?是不是覺得很可笑? 為什麼以法蓮支派那麼囂張?之前基甸爭戰得勝,他們也用同樣的語氣質問基甸。其實有兩個原因。 原因一,他們仗著過去始祖雅各對以法蓮的偏愛。雖然瑪拿西是約瑟的長子,雅各卻把長子的祝福給了約瑟的次子以法蓮。所以有解經家認為,以法蓮支派帶著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凡事都應該勝過自己的哥哥瑪拿西。士師世代的兩位領袖,基甸和耶弗他,都是出於瑪拿西支派。所以,他們特別針對基甸和耶弗他。原本是兄弟更應該彼此相愛和彼此守護,卻因嫉妒而造成分裂。真的很可惜。 原因二,他們仗著過去約書亞的榮譽,自以為比別的支派高一等。原來,上一個世代的領袖約書亞,是屬於以法蓮支派。所以以法蓮人仗著過去約書亞的權勢,抓住過去領袖的榮譽,便自以為了不起,認為過去以色列人如何靠著約書亞的帶領來得地為業,如今大家也應該照樣來求助於以法蓮支派。實際上,他們裏面充滿了驕傲自大,和嫉妒紛爭的惡毒。 「4 於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與以法蓮人爭戰。」這次的內戰,基列人對抗到底,而且不善罷甘休。逃走的人,他們也沒有放過。「5 基列人把守約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蓮人過去。以法蓮逃走的人若說:「容我過去。」基列人就問他說:「你是以法蓮人不是?」他若說:「不是。」 6 就對他說:「你說示播列。」以法蓮人因為咬不真字音,便說西播列。基列人就將他拿住,殺在約旦河的渡口。那時,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 為什麼以法蓮被打敗之後,就連逃跑的人,基列人也不放過呢?這裡特別提到一個細節,解釋其原因。以法蓮除了攻擊耶弗他,要燒他房屋,質問為什麼不招他們同去打仗之外,他們還用貶損的話語攻擊基列人,說「你們基列人在以法蓮、瑪拿西中間,不過是以法蓮逃亡的人。」嘲笑他們是逃犯!是被撇棄的!不屬以法蓮,就連自己在約旦河西的瑪拿西支派也不認他們!如此的人生攻擊,徹底激怒了基列人。 「7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師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裏。」 耶弗他之後的三位士師(士12:8-15) (v8-10)以比讚,是伯利恆人,在耶弗他以後作以色列的士師七年。他有30個兒子與 30個外鄉媳婦,而且他也有30位已出嫁的女兒。此士師的記載,與前任士師耶弗他形成極大對比,耶弗他只有一位女兒,而此女兒一生沒有出嫁。 (v11-12)以倫,是西布倫人,作士師十年。沒有記載兒女。 (v13-15)押頓,是以法蓮人,在以倫之後作士師八年。他是「比拉頓人希列的兒子」,死時「葬在以法蓮地的比拉頓,在亞瑪力人的山地」。父親的名字,「希列」是Hillel,讚美的意思。既然這裏特別提到他父親的名字,我們可以想像若他父親的為人如同名字一樣,那麼這就是一個讚美神的家庭,是一個蒙福的家庭。押頓不但有40個兒子,而且他還有30個孫子!押頓是如此的蒙福,而且長壽,他活著的年日看見了自己的30個孫子!!這裏的描述超越之前的士師,表示押頓富裕,家業龐大!而且他的兒子孫子都是有權有勢的人,他們騎著70匹驢駒,指他們尊貴的地位,指官職,或是管理家業。 這三位士師的記載,都有共同之處,也是他們的特徵: 特徵一:這三位士師的記載,都非常簡略。有兩種解釋, 解釋一,平靜安穩的生活。眾多的兒子,表示家境富裕。在黑暗的士師時代,也有神的恩典。雖然耶弗他只秉政六年,但他生前的戰績和整頓,給後來繼續他作士師的有平順的日子。 解釋二,安逸的生活,沒有什麼值得一提。提到士師的眾多兒女,沒有提到神,表示士師只關心自己的家業和利益,沒有帶領百姓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 特徵二:作士師的年日簡短。耶弗他6年,以比讚7年,以倫10年,押頓8年。 特徵三:驕傲自大的以法蓮,在這時候有人願意站出來做點事,承擔士師責任治理百姓。押頓就是以法蓮人。 特徵四:他們死後都葬在自己的地方。表示安死,不是戰死沙場。 特徵五:這些記載裏,祭司在哪裏?利未人在哪裏?士師記怎麼讀到現在都沒有他們的記載?一直到17章才出現!而且,不是神設立的祭司!而利未人完全沒有出現在士師世代的記載裏。這是士師時代淪陷的原因,他們遠離了神,撇棄了神所設立的祭司和利未人,百姓中沒有人在乎會幕的事奉。他們唯一做的,就是在審判中受苦的時候才呼求神。這真是一個可悲的世代! 最後,回應與禱告: 今天這段經文,感觸最大的,一,我們要帶領百姓來追求神,得著神所命定的福分,不是滿足於日子的平順和安逸。二,我們不要像以法蓮人,驕傲自大和嫉妒紛爭。我們要謹慎小心,免得我們也成為了以法蓮人這般的小人。看見了別人得勝,卻沒有看見耶和華的奇妙作為,反而心裏嫉妒,編織謊言來控告他人。別人受苦、成功之前,懶得理人,別人成功之後,就心裡嘀咕、埋怨別人沒有找我們一起。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就應該彼此扶持。弟兄有難,我們理當一同並肩作戰。新約聖經的教導,說,不要單顧自己的事。其實,以法蓮人一開始如果就與耶弗他同去爭戰,他們如今也必同享榮耀!可惜,他們因為自己的自私,錯過了經歷神、爭戰得勝的機會!   […]

士師記第十二章:内憂外患的雙重打擊